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初探

  要制定应急预案并上报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备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应急响应联络人制度。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应指定专人组成具体项目应急响应联络人组,保持联系,快速反应。总之,标准化管理是从方式方法、标准体系、标准水平和标准化工作、人才等方面改进信息化管理工作,只有严格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按照规定控制项目建设过程,才能确保整个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

  1、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范围

  标准化的管理范围涵盖整个项目建设、运行全过程,是信息化工程推进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贯穿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考核以及建设情况的后评估。

  2、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采用“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是各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关业务部门依据信息总体规划和技术要求,负责提出需求和目标,确定业务流程和应用数据。各建设、研发、实施、监理等建设队伍在统一管理及组织下、建立负责人联络制度,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其他参与方负责参与项目建设的咨询、环境准备、测试把关、运行、应用等工作。

  3、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原则

  以“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统一管控、过程闭环;协作推进、适度竞争”的管理原则开展工作。

  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管理流程及规定,根据项目建设执行情况滚动修订,定期的考核评价。

  统一管控、过程闭环:对项目建设计划、关键节点、建设质量、建设队伍统一管控,过程进行闭环控制,利用评价考核、后评估等有效手段对过程修正和提升。

  协作推进、适度竞争:各建设机构及参与机构共同推进项目建设,保证建设队伍相对稳定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4、信息化项目的标准化机构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标准化机构分为管理机构、建设机构、参与机构三个部分。

  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围家及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定工作安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审批各单位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安排;协调和处理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建设机构:负责具体项目建设工作。下辖典型设计、项目研发、项目实施、项目监理等机构。

  所有建设机构须经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构核准参与。对于厂商联合承担项目建设的情况,应确定牵头单位。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可以采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等多种组织管理形式。

  参与机构:负责项目的实际应用以及日常的运行维护,下辖运行、应用、测试、相关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