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部门如何把握项目实施范围的“度”

  项目范围将如何定义才“合适”呢?这个问题在项目实施双方衡量的标准是不一致的,或许我们暂且用“多”和“少”这两个相反的字眼来反映项目企业和实施方对项目范围的衡量标准。

  当然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当中,我们并不能那么简单就把这个因素用这两个简单而相反的字眼来概括,因为项目范围本身涉及到不同利益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到项目企业复杂的业务逻辑。

  在项目开始时描述项目的需求范围时对项目范围边界的定义上就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将成为隐藏的风险。

  一般来说,项目范围的定义是项目企业根据内部管理的需求提出来的一个框架性的条目,这个框架的定义一般会涉及到多块的业务,如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等。而在这些范围的描述当中,一般以粗条目方式列出,并没有细化,细化的工作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需求调研的方式来具体化。

  换而言之,这个需求包含的内容可能是“广泛”的,其深度和广度本质上来说是模糊的,因此在项目实施全过程当中,时刻都要注意对项目范围的控制,这样才能对项目的质量、时间和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在这一点上,项目组责无旁贷要把握好这个关,不能让需求“泛滥”,同时也要满足业务的需要,保证项目的质量。那么,这个尺度该由谁去把握会比较合适呢?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门是最适当的人选。

  1、信息部门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比较熟悉,而且在项目需求提出的初期会参与全过程,对需求描述范围把握比较准确。

  2、信息部门本身对技术有较深的认识,在把握技术实现难易程度时会给出专业的判断。

  3、信息部门作为实施的关键部门,在协调业务部门和实施方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合上述三点,信息部门应该能在业务和技术两者之间权衡一个平衡点,因此在判断项目范围的环节上能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立场上给出客观的判断。

  对于这个项目范围,一般在项目启动初期,项目实施双方会就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并在项目目标的指导下,双方形成一致的项目范围的定义,并作为书面报告记录下来,为日后的项目实施提供纲要性的指导,也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提供确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