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项目目标的特性与制定方式

  项目活动都是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如果目标自身是是不正确无效的,那么项目管理后面只会越走越偏而没有存在意义。


  因此,多数项目开启后都会首先制定项目目标,而什么样的目标是有效的?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去制定?大家可以参考下文介绍。

  一、项目目标的特性

  我们要知道项目目标是直接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它可以是具体产品,也可以是想要达到的数据量,甚至是品牌影响力等。所以项目目标必须经过科学设定,满足一定特性条件。

  1、目标具有可行性

  所谓现实可行,就是说目标是综合了范围、成本、时间、质量、人力资源各方因素权衡的结果,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是拍脑瓜的结果。

  因此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认真分析目标的可行性,充分考虑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就双方差异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力求达成一致。有些人担心,“讨价还价”,领导会不会嫌我烦?确实有个别领导不喜欢员工提出异议,觉得他在讲条件、不听指挥,但大部分领导还是乐于与项目经理讨论这些问题的,因为这说明项目经理对项目有全面系统的思考,重要细节都已经考虑过了,这样做事领导会更加放心。公司最怕的不是挑剔的项目经理,而是没有想法的项目经理。

  对于质量和进度目标,由于涉及到客户方的直接利益,如果经过评估确实需要变更,还必须与客户和监理等方面进行沟通,确保各方的认识一致。

  2、目标需多方认可

  项目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项目经理和上级领导确定目标后,项目经理将目标通知给大家,也不理会员工的意见。等到目标眼看无法完成的时候,项目经理对员工兴师问罪,员工会理直气壮的说,我当就说过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项目目标没有获得员工认同的典型例子,项目经理等于复制了公司对项目“拍脑袋”的决策模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要想得大家的认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员工直接参与评估和制定项目目标。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团队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3、目标是一种承诺

  为什么要让目标获得项目团队的认同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获得员工的责任承诺。

  当员工接受并认可工作安排的时候,其实就是做出了一种承诺:代表成员同意按照目标的要求,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一个人一旦做出承诺,就会想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促使其自主自发的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因此,项目目标需能够让参与者的责任心融入其中,成员们只有感觉努力有希望,目标可实现才会做出承诺,如此也为所定目标的可行性加了一层保障。

  二、项目目标制定方式

  为了做一件事情,做好这件事情就是项目的目标。具体的来说,项目有三大目标,即成本、时间和质量。其中,质量和时间目标是来自于客户的要求,一般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而成本目标则来自于是公司,是领导要求最多花多少钱来做好这件事。一般来说,成本目标是三大目标最难以确定的,也往往是项目经理与公司之间最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制定目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自上而下即领导决定

  即项目目标由上司制定,直接下发给项目组。领导在制定目标时,总是希望越高越好,他们相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员工才会拼命的往前赶。他们常见的做法是质量和进度要求直接与合同保持一致,而成本限制往往是合同金额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来的。

  自上而下的方式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领导直接规定目标,美其名曰“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可以说这种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只管公司利润,不管员工死活。要知道一个不现实的目标,不但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员工为之努力工作,反而可能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2、自下而上即项目成员决定

  这就是比较实际的制定方法,由项目组制定后,交给公司领导层进行审批。这种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比较温和,公司气氛也比较缓和。由此定出的项目目标相对而言可行性、承诺都是最高的,毕竟项目组会分析自身实力后去指定目标

  3、双方共同制定

  这种方法可能制定的目标最合理的,一般由公司或项目组先制定一份初始的目标,然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公司和项目组一起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这种公司的氛围一般比较民主化,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员工的意见。如此定出的项目目标既会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又能让大家感觉有齐心协力的动力。

  项目目标是大家行动努力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努力也就白费了。因此通过项目管理能力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并需要大家提升一下自己才可实现的目标,不但有利于项目本质的质量,还利于公司人员的实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