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服务的总是会调侃道:“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这在做项目业务的团队中就体现在不少人会“好说话”的接受客户的一个个新需求的提出。
但项目的需求基本都是在前期确定好的,一旦没有界限的接受新需求,自然会出现超出项目成员工作范围外的任务等情境,那么就容易导致需求变更等事情发生。
下面就将简单说说一些研发类项目怎样可以做好项目需求和变更的管理,以保障项目的结果圆满。
一、注意变更的提前预防
做研发类项目时发现其大致有两种管理形式:一是以具象产品目标结果为导向开展;另一是以过程为主,注意实施流程的。对于不同形式管理的项目,大家在预防变更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首先,对于产品导向的研发项目而言,相对于进行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对于产品更为熟悉的产品更应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果在后期项目总是发生需求变更的情况,那么大家就需要根据对项目经理的需求列表进行分析了。
而对于实施性项目来说,则是项目经理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需求沟通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客户想法。
因此为了预防项目变更的发生,在做产品型项目管理时,要从一开始项目计划阶段就对产品经理提出的各类需求严格把关,不能随意超出确认好的需求文本范围。同时,实施性项目大家在把控环节时,在与客户沟通需求时一定要互相确保讲的清楚明白,不会出现理解失误的情况,
二、留出允许“犯错”的时间
当然既然项目中会专门有进行需求变更管理的环节,就说明了需求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大家在做项目任务时,要有预留空白时间的习惯。这是属于时间管理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给我们留一点“犯错”的时间。
随着项目进展,客户和执行团队都会日渐加深对项目业务本身的理解,那么难免就会出现新的想法或是改良的地方,这些有不少是有利于项目的,例如:将某个功能的体验感设计的更好。因此,我们在进行时间规划时,在每个化解步骤或是具体任务的完成时间基础上加上一点点空白时间,就当是留给项目组用以改错或调整。
三、多要素综合互相调整
我们知道项目需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项目的其它要素,如:范围、质量、时间等都是互相关联影响的,因此当项目需求发生改变时,其它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同理,我们想要进行项目变更的管理,也可以通过其它要素的调节来实现。
例如,当新增了新的需求,我们要接受它,可能需要延长项目时间,也可能需要降低整体的产品质量,还可能需要改变范围砍掉某些功能等。
当然不论我们需要做怎样的调整改变,都要记得及时存档记录,并保持跟踪,实时观测效果,才能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既然变更的发生是一定会发生的,那么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改变带来的危害性,甚至是让其可以转为机遇。项目需求的变更总的来说还是人的思想的变化,因此项目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时刻与需求方保持紧密沟通,并加强其参与度,保证自己可以及时洞察变化的前兆,不至于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