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总是不合格,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项目质量不达标呢?

  要保障项目质量,除了要决策领导的关注重视,主要还是需要项目实际管理者的参与,遇事注意从深层解决问题,同时作为评判的标准从开始就要有具体的制定,如此才能让管理者能从管理角度做好质量的保障。

  问题解决重复,不进行机制修正

  项目管理流程清晰的团队责任是很明晰的,因此,当出现不足时很容易发现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所以,项目经理也能明确知道薄弱的是哪块,但是很多管理者在发现问题后,往往只是盯住环节任务的个人,要求员工自己提升能力与技能,解决问题,而不去考虑其中是否有管理安排上的不合理之处。

  员工在其他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的进步空间是有限的,而领导将问题归结于他时,往往会陷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再发现-再处理这样的死循环中,都并没有去想是否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改良,企业是否需要给与员工哪些方面的培训资源,让员工增加质量的改进意识,而不只是修正别人的不满意。

  描述过于笼统,评判标准未量化

  凭经验看问题是很多项目管理者容易出现失误的根源。质量问题本身是一个不太好阐述的事,因此为了省事方便,前期大家对质量评判的标准时常说的比较笼统,根据自己经验说个大概,如此也就根本无法真正查验品质好坏。

  好的项目管理者应该一开始就罗列清晰的评判数据,有细节的量化标准让大家予以参考,项目质量是否合格一目了然。

  领导不关注,引发多方不受重视

  项目的实际领导者没有参与的部分是不会引起其他人员重视的。许多项目管理者也许参与了整个项目的流程监控、时间规划等,却没有参与项目评判标准制定,没有为质量管理部门提供参与项目全程的必要资源与权限。因此,领导的不重视甚至后期评判时走过场,项目质量管理自然难以保障。  不论是否是专业人员其实都清楚项目质量的重要,但如何进行正确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项目管理流程中因为人员的不可控、风险的突发性、规划的不合理等等都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