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关键路径法(CPM)

一、什么是关键路径法(CPM)?
最常用的一种项目进度安排方法是——关键路径法(CPM)。关键路径法在不考虑任何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沿着项目进度网络路径进行顺推和逆推分析,从而计算出全部活动的理论的最早开始与最早完成时间,以及最晚开始与最晚完成时间。这4种时间,并不是最终项目进度计划中的日期,但是它们能够明确给定的活动持续时间、逻辑关系、时间提前量、时间滞后量和其他制约因素下,可以开展各种活动的时间段。在任何网络路径中,进度安排的弹性大小,由最晚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决定,差值称之为“浮动时间”。一般,关键路径的浮动时间为0,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称之为“关键活动”。关键路径的时长,意味着项目的最短耗时,如果想让项目的时间更短,那只能压缩项目的关键路径。

二、关键路径法是如何描述一个项目活动的属性的?
一般分为7个方面去描述项目活动的属性。
1.活动代号(ID),用一个简短唯一的活动名称或者标志。
2.活动持续时间(DU),指的是活动从一开始到完成的时间长度。
3.最早开始时间(ES),指的是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只决定于项目计划,只要计划条件满足了,就可以开始的时间。
4.最早完成时间(EF),指的是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EF=ES-DU。
5.最迟完成时间(LF),指的是为了使得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
6.最迟开始时间(LS),指的是为了使得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LS=LF-DU。
7.浮动时间(TF),最早完成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TF=LF-EF。
以上七个元素组成的活动属性,可以用一张表进行表达。

三、如何利用CPM的七要素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一步:绘制项目的进度网络图
按照各个活动之间的紧前关系,绘制进度网络图。什么是紧前关系?就是在进度计划的逻辑路径中,排在非开始活动前面的活动。通俗理解就是要做B活动,必需先完成了A活动,A活动的完成是B活动的前提条件。
第二步:确定关键路径
项目的路径,往往不只一条,很可能同时有多条项目活动的路径,因此,要找出并确认关键的路径是哪一条。
第三步:顺推
依次计算各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以及最早完成时间(EF),EF=ES+DU。如果某个活动有多个紧前活动的时候,当前活动的ES取所有紧前活动中的EF的最大值,即要先完成所有紧前活动后,当前活动才能开始。顺推可以清楚项目的最短周期。
第四步:逆推
通过逆推,依次计算各个活动的最晚完成时间(LF)和最晚开始时间(LS),LS=LF-DU。同样,当前活动不能影响所有紧后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所以,当前活动的最晚完成时间(LF) 取所有紧后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LS)的最小值。逆推可以找到节省成本的方案(例如按照活动最迟开始时间安排工作,减少了部分人力成本)。
第五步:计算浮动时间
依次计算各个活动的浮动时间,TF=LF-EF。得到最终的网络图。对于关键路径上的关键活动,没有浮动时间,容不得拖延,至于其他非关键路径的,可能存在一定的浮动时间,并不会对项目产生致命影响。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