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标准化是组织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结构工作标准化,是提高组织效率的必由之路。靠人完成工作往往有较大风险,因为人是容易出问题的。对组织而言,经验再丰富的人,其价值也是有限的。因此,能把工作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使得后来的人可以重复实现,就非常有价值。对细节的把握程度反映了一个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魔鬼藏在细节中,如果不能将藏在项目细节中的含糊的、不确定的、不合理的成分展示出来,我们就永远不能尝到管理项目的乐趣,也永远不能摆脱想当然带来的内心的不安。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就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一方面,WBS 可以把藏有魔鬼的隐性工作显性化;另一方面,当工作用结构化的图表方式展示出来时,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对项目的整体认知(特别是对项目不够了解的人)。同时,WBS可以界定项目范围、揭示项目细节,从而有助于安排项目进度、制定预算和进行有效沟通。
在同一企业中,尽管所有项目各不相同,但有许多项目在较高层次上是相似的。如果能够花费些精力去编制涵盖这些同类型项目的标准WBS,那么这样的 WBS 就成了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标准 WBS进行调整后,它就成了该类项目可以采用的 WBS。在项目分解完成后,为了使项目组成员更准确地理解项目所包含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应该编制相应的工作技术条件表。

不仅如此,这些以 WBS 为基础建立的工作技术条件也同样是组织开展后续类似项目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习惯上把这些工作技术条件的汇总称为WBS词典。WBS 及其词典是组织的重要无形资产。新加入项目组的成员能够根据这些资料迅速上手。这种方式虽然一次工作量较大,但一旦形成以后,就能够迅速界定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可靠的进度安排和成本预算,这不仅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项目的可靠性,降低了项目风险。

要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必须提高项目的构件化(标准化)程度,创建 WBS 的过程就是对项目进行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项目过程的可复制性。项目的标准化(构件化)是组织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